智慧校园中一卡通何去何从

2020-05-19

  学校是现代社会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主要载体,校园是众多学生集中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学生在校期间发生的就餐、购物、用水、用电、宽带上网、图书借阅、看病、楼宇出入等活动涉及了付费、身份认证和水电消耗管理等各个方面。校园卡系统通过一套系统、每人一张卡即可对上述活动实现统一管理,极大地节约了资源、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费用,同时也为在校师生提供了很大便利。校园卡在校园领域应用最早、发展最快,功能也最齐全。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校园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也带动了学校人才培养、科研、管理和服务理念与方法的多重改变。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校园一卡通既是最早的落地项目,同时又是融合信息技术创新与教育教学深度改革的前沿阵地。今天的校园一卡通,已经经过了一系列的智慧演化,将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金融以及其它技术不断融合在一起,在延伸出更多功能的同时,以其交互的准确性、灵活性和较高响应速度,成为改变学生、教师、工作人员和校园资源的交互方式的重要系统。随着新一轮智慧校园的规划与建设,校园一卡通在其中又将扮演何种角色,让我们拭目以待!

  一、历史悠久,校园信息化的先驱!

  从 20 世纪末开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校园信息化建设也随之展开,高等院校开始进入“校园网”时代,随着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一项虽然看似简单,却功能强大的信息产品——校园一卡通开始走入校园,同时面对全校师生的大系统,第一次感觉信息化带来的魅力——便捷!从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校园就餐卡算起,校园卡经过了光电卡、ID卡、接触式IC卡、非接触式IC卡、CPU卡等发展历程,按照不同的结合方式又可分为不加密的ID卡加食堂卡、有后勤服务的逻辑加密卡加大食堂卡和具有银行金融结算功能的智能卡加银行卡(即银行校园卡)以及具有通信功能的手机一卡通等。作为最早的落地项目以及数字化校园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工程,校园一卡通可以说在学校倍受青睐。校园一卡通给校园带来的管理模式的改变是巨大的,伴随着校园网的应用,校园一卡通结合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和校园网络,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方面的各种应用系统形成全校范围的数字空间。比如在身份识别、校园管理、信息服务、校内支付等领域,校园一卡通通过全面的数据采集网络,将各个部门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速,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具体来说,校园一卡通经过20多年“悠久”历史,大致可以概括归纳出三个发展阶段:单一系统——统一集成——扩展提升(面向服务)。第一阶段,是单一系统的应用阶段,即“消费一卡通”应用阶段:学校中系统独立,各自为战,多卡并存,不互联互通; 应用最多的应当是后勤部门一卡通,主要为饭卡、水卡、电卡等;此外还有其他部门发放的门禁卡、借书卡、上机卡等,学生往往需要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使用不同的卡,无法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第二阶段,是统一集成的应用阶段,即“校园一卡通”建设阶段:在信息化的实践中,从各系统清晰总结出统一身份认证和统一结算两个公共服务,于是校园卡系统出现了。校园卡平台系统包含身份识别和电子支付两大模块,为“以卡代证”和“以卡代币”提供支持,从形式上包括数据中心和延伸在校内各个区域的人工服务网点(卡务中心、办卡中心)和自助服务设施(圈存机、触摸屏、网站、电话、短信等),希望成为贯穿学校信息化建设各系统的纽带。第三阶段,是扩展提升(面向服务)的应用阶段,即全局性“数字一卡通”深入应用阶段:校园卡系统更加强调对学校人、财、物的资源整合与共享,更加关注对学校管理者和终端持卡人服务价值的体现。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加快,学校服务观念加强,校园卡应用已经扩展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各个领域,用户对校园卡系统的人性化、智能化、多样化应用提出了新的需求。校园卡系统经过不断的应用和发展,在高校和一卡通厂商的共同探索和推进下,技术更加成熟、功能更加完善、服务更加人性。再加之信息化环境的飞速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支付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校园卡行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新一代的校园卡系统也在孕育之中


分享